超越能源轉型:公用事業部門和 ESG
已發表: 2023-03-30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嘗試闡明ESG 的含義,並嘗試解釋當今公用事業行業如何表達環境、社會和治理價值,以及如何將它們轉化為公用事業部門的可持續發展政策。
什麼是環境、社會及管治?
首字母縮略詞 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指的是管理公司行為的標準,具有社會意識的組織用來篩選潛在投資。它們分為三大應用領域:
- 環境標准考慮公司如何保護環境。它們指的是將生產過程對環境的影響控制在可控範圍內的干預措施和風險管理實踐。 它們包括減少直接和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管理層對自然資源的管理,以及公司對氣候事件(如氣候變化、洪水和火災)帶來的風險的整體恢復能力。
- 社會標準是指公司如何管理與員工、供應商、客戶及其運營所在社區的關係。它們通過衡量人力資本管理成果的指標(如公平工資和員工敬業度)和社區影響指標來表達。 社會標準的一個標誌是它們在公司範圍之外溢出到供應鏈合作夥伴的活動中(特別是在環境和勞工標準可能不太穩健的發展中經濟體中)。
- 治理標準描述了公司如何行使其領導力,從高管薪酬、審計、內部控制、股東權利以及對最終客戶需求的尊重。參與在公司內部實施 ESG 行動的人員需要回答以下問題:領導激勵如何與利益相關者的期望保持一致? 股東權利是否得到承認和尊重? 存在哪些類型的內部控制來提高領導層的透明度和問責制?
正如我們此時可能已經猜到的那樣,ESG 不是一個容易定義的對象:它同時包含很多東西:
- 根據精確的環境、社會和治理標準衡量的一組行動,並給出描述與該特定公司相關的風險量的分數。該評級系統的計算不僅考慮了一個組織的經濟績效,還考慮了其“在世界上的行為”,基於與其無形資源相關的數據和指標,即其價值觀(例如尊重環境和有效治理)。
- 一種框架,一種甚至先於技術的文化框架,它指導利益相關者了解組織如何管理與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相關的風險和機遇。
- 一個具有多層含義的術語最近(僅僅二十年)在全球範圍內傳播開來,但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那樣,激發它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更遠的地方,而且正是因為它所傳達的含義——與環境、社會、內部相關對市場參與者的監管——它與公用事業部門的可持續性問題密不可分。
ESG簡史:從工業革命到應對氣候變化
ESG 的當前定義形成於 2000 年代中期——第一次主流提及是在 2004 年聯合國一份題為“ Who Cares Wins”的報告中——但其內容及其強烈的理想價值已經跨越了幾個世紀。
我們或許可以確定工業革命所特有的改善工作條件的緊張局勢的開端時刻,但肯定是在 20 世紀期間,自發的和有組織的運動以及更有組織的倡議,無論是製度性的還是“自下而上的, ” 的目的是推動公司走向公平和更可持續的商業實踐。努力製止剝削工人,譴責資助戰爭或種族隔離等壓迫性制度,使用針對企業的行為準則——這些都是政府、投資者和消費者日益意識到企業所擁有的權力的例子塑造我們周圍的現實。 對這種權力的控制已經增強,如今所有企業利益相關者(經理、董事、投資者、分析師、經紀人)都被要求將 ESG 標準納入商業模式和長期行動計劃。
與此同時,人們對工作場所可持續性、尊重和多樣性問題的認識和關注度大幅提高,並且在氣候危機的緊迫性推動下,全球也通過了越來越嚴格的環境法。
因此,ESG 指的是傳統上不屬於組織傳統分析和運營的問題,但仍然具有相當大的財務意義。 據彭博社報導,到 2025 年,全球 ESG 資產有望超過 53 萬億美元,佔預計管理的總資產 140.5 萬億美元的三分之一以上。
ESG 舉措:為什麼它們對公用事業部門的可持續性至關重要
多年來,公用事業公司一直從事旨在推進能源轉型的 ESG 項目(重點是環境中的字母“E”)。 近年來,很少有行業像公用事業行業那樣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為了穩定氣候並限制環境風險,該行業的組織實施了長期計劃,以脫碳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這是“淨零碳”方法,他們通過可持續生產過程和獨家使用可再生能源,尋求平衡通過吸收或去除或積極防止將相同數量的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而產生的二氧化碳。
這場遠遠超出能源轉型曾經遙不可及的範圍的“偉大轉型”的主要驅動力是應對氣候變化。 在製定有效解決方案方面同樣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是能源需求和消費者期望的變化模式、公司治理體系的靈活性和彈性,當然還有技術創新的進步。
在公用事業領域走上更可持續發展道路並實施 ESG 舉措的公司很可能會提高其品牌形象,獲得更權威的聲譽,從而能夠加強其信用狀況並更容易獲得資本市場融資。 然而,除非他們的核心活動進行轉型以滿足某些標準並帶來更好的利潤率和強勁的現金流,否則他們的業績不會有實質性的改善。 為了在如此復雜的環境中支持生產力——社會責任不再被視為一種限制,而是一種驅動力——行業參與者可以依賴數字化轉型提供的工具。
提高公用事業部門可持續性的數字工具
事實證明,最先進形式的數字化(例如,機器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使用)對於提高公司的競爭力、安全性和彈性至關重要。 在能源和公用事業市場等正在經歷深刻和持續轉型的市場中,這種說法尤其正確,供需變化迅速,創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湧現,基礎設施安全面臨的威脅也在成倍增加。
數字化轉型已經並將在不久的將來繼續為提高公用事業部門的可持續性創造新的機會:它將支持監管機構和消費者並提高業務績效,同時提供更大的透明度和控制力。
數字化能源系統(例如,智能計量、物聯網、智能汽車)現在能夠準確地識別用戶的需求,從一天中不同時間所需的能源量,到首選的分配模式,再到產生的成本細節和支付狀態。所有這些技術都傾向於降低能源負荷。 擁有源源不斷的更高質量數據和更強大的分析工具的能力為公用事業提供了全面而詳細的活動概覽,並使他們能夠在決策過程中得到有效支持。
數據才是真正的差異化因素
為了成功克服能源轉型,有必要擁抱 ESG 驅動的企業文化。 為了促進提高公用事業部門可持續性水平的行動,公司必須充分利用各種來源的數據,以衡量投資範圍和取得的成果,並想像和創造與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相關的未來增長機會。
在營銷和客戶服務方面,數據起著重要的戰略作用。
公用事業公司如何成功地向客戶、監管機構、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講述他們的故事,同時強調社會和環境參與的影響? 他們如何提高聲譽,同時提供完全遵守監管義務的所有保證?答案永遠只有一個:通過數據。 但是,如果我們不在正確的時間通過最合適的渠道將數據提供的描述嵌入到針對正確的人的實際敘述中,那麼這只是一個部分答案。 如果我們不介紹決定性步驟:ESG 報告處理,那隻是部分答案。
公用事業行業內各種身份的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監管機構、客戶和股東,都希望公司實施具體和可持續的 ESG 舉措,並儘可能透明地進行溝通。據普華永道稱,公用事業現在基本上已經明白了這一信息:78% 的公司已經發布了一份關於可持續性或與 ESG 因素相關的報告,而 16% 的公司將在未來一到兩年內這樣做。 這種透明度是普華永道描述的淨零轉型的關鍵要素之一。
為了引人注目,ESG 報告需要整合不同業務職能部門開發的見解; 它涉及由一致且可訪問的數據推動的協作。 業內許多公司尚未做到這一點:普華永道聯繫的公用事業公司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表示他們有能力收集 ESG 數據(48%); 其他人仍在學習 (40%) 或剛剛開始學習 (13%)。
然而,公用事業部門的可持續性與溝通能力密切相關。
ESG 報告:公用事業部門的可持續性來自溝通
機構投資者、評級機構和消費者期望公司承擔全部責任。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越來越需要及時且易於理解的企業環境、社會和治理 (ESG) 績效報告。
ESG 披露流程是構建 ESG 戰略的第一步:ESG 報告活動由允許個性化和多渠道的客戶溝通管理 (CCM)軟件提供最佳支持,幫助公司發現問題、摩擦和缺點,識別不連續點目標與實現之間的關係,並通過及時、正確、有效的文件進行溝通。
在我們生活的當前歷史時期,很少有行業比公用事業感受到更大的壓力,它們的努力對於加速脫碳和應對全球變暖風險至關重要。 然而,業內大多數公司仍將 ESG 報告視為為滿足合規標準而必須完成的手續。 最具前瞻性的公司正在學習使用 ESG 報告為戰略、投資和風險管理決策提供信息,將環境、社會和治理原則轉化為脫碳和提高績效的具體計劃,並加速能源向能源轉型更加尊重領土和社區的全球經濟。